兩稅并軌對引進外資影響不大
文/何燕李子娜整理
背景
當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正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接受審議的時候,8月30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美稅法高級論壇”上,官方和學術界人士則把焦點轉向了企業所得稅法。目前我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分別適用于《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即我國對內、外資企業分別立法、分別調整,據初步測算,目前我國內資企業實際所得稅稅率為22%,但外資企業僅有11%。在論壇上“兩稅合并”成為所有與會人員的共識。特將論壇部分嘉賓的精彩言論整理刊載,以饗讀者。
兩稅并行弊端日益明顯
俞光遠:統一我國企業所得稅立法是大勢所趨。首先,兩條稅制不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不利于優化投資環境。其次,兩條稅制違背公平競爭原則,對民族工業和國有企業十分不利。第三,它違反稅收效率原則,不利于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第四,兩條稅制存在制度上的不規範性,導致征收上的難度增大。第五,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待遇不同會導致執法不嚴,直接的后果是稅收流失嚴重。
兩稅并行政策效應漸行漸遠
劉尚希: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內資不足,缺乏購買力。城鄉間形成斷層,兩者經濟發展差距至少在15年以上。這種斷層造成內需不足,是經濟發展失調的原因。外資是特定歷史階段的一種手段。在現今這種不缺資金,不缺外匯的情況下,引進外資不能追求規模,而要追求質量。
我們現在不停地強調科學發展觀的問題,但是內外稅合并不解決就不能實現內外統籌,科學發展觀談何實現?所以我們要深入研究究竟是什么利益阻礙了內外稅合并。
俞光遠:我國目前的情況是,稅收非國民待遇和超國民待遇同時并存。一方面外資企業享受了許多國內企業不能享受的稅收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沒有統一,外資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待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非國民待遇,適用于內資企業的某些稅收優惠,如福利性、照顧性稅收優惠,外資企業不能享受。
湯貢亮:企業所得稅改革、兩法合并刻不容緩。從財政環境來講,政府有條件拿出一部分錢進行企稅改革。從政策環境講,2005年是中國的改革年,可以說企稅改革此時浮出水面恰到好處。另外法律環境也支持企稅改革。這些都使企稅改革具有可行性。
稅制改革應遵循公平稅賦原則
劉尚希:統一稅法和給予外資企業稅收優惠是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稅收優惠是為了吸引外資。但是外資是把雙刃劍,存在利益和風險兩方面。中國不能有效地運用外資,外資就會利用中國。
俞光遠:企業所得稅稅制改革要遵循這些原則,首先就是公平稅賦原則。其次是適度征稅原則,國家要根據財政需要兼顧企業負擔。第三是效益原則。第四是統一原則。最后還有積累原則。
湯貢亮:影響內外稅合并的主要政策是外商優惠政策。涉外優惠政策不違背WTO要求,要保留,但要進行調整。稅收優惠的價值取向怎么安排,要根據不同的企業給予不同的優惠。要處理好改革前后的銜接,允許有3—5年的過渡期。稅率定多少要綜合考慮。
兩稅并軌面臨各部門利益之爭
劉尚希:內外稅合并是歷史所趨,但在此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和阻力。這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認識問題,一是利益問題。
現在各個方面在內外稅合并的必要性問題上已經基本形成統一意見。不同的企業遵循不同的稅法,就如同不同的人遵守不同的法律一樣荒唐,所以內外稅合并不需要理由。
但內外稅合并面臨各個部門利益之爭,以至于原本有望于今年提交全國人大的內外稅合并方案已無希望,明年也不可能實現內外稅合并,最早要等到2007年才能提交給全國人大。
高培勇: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是如何盡快啟動改革,所以對改革中的阻礙因素要細加分析。企業所得稅改革將使政府減收500億,預計全面實施后將至少減收1500億,改革的成本是如此之大,政府從哪些方面來彌補這些損失,這是改革的阻力所在。
另一點,以減稅為特征的稅制改革會不會形成逆向調節?在經濟過熱的通貨膨脹條件下,增加公眾持有的貨幣量會不會加劇通貨膨脹?所以在現行制度背景條件下,實施改革的困難遠比想象的多,比過去列入分析的層次深。新一輪的稅制改革能不能按照預想的不打折扣地順利進行,還需要全面考慮。
以“美”為鑒吸取經驗教訓
H.DavidRosenbloom:每個國家的稅收政策是不同的,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
美國有兩方面做得不錯,比如統計方面。統計對稅法至關重要,它是征稅的確切依據,可以說統計是稅制的核心。還有稅制透明度方面,這對稅制的健康發展很重要。所以在美國,稅收的腐敗很少,政治對稅制的影響相對少。
同樣美國也存在稅制的弊端,比如稅制目的的明確性問題。稅收的目的是增加財政收入,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實際上美國使稅收目的呈現多元化,違背了稅收目的單一明確原則。
其次是美國的稅制過于復雜。美國的優勢在于公眾對稅制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美國人自願報稅,願意交稅,納稅人口1.5億。這種自願性是一筆財富,意味著納稅人對政府的期望值很高。美國政府沒有很好的理解這種自願性和合法性,制定復雜的法律約束納稅人,與簡便性原則背道而馳。
兩稅并軌是大勢所趨
專家們普遍認為,從長期看,合并兩稅、取消優惠政策對中國引進外資不會有太大影響。他們認為,雖然從短期看,此舉可能導致部分外資流入減少,但因我國宏觀上國內資金處于充裕及至盈余狀態且呈持續穩定增長態勢,應該影響不大。
不過,與會專家也同時強調,“兩稅合并”必須采取穩妥的原則,循序漸進,給予一定的過渡期。至于統一兩稅的時間,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由于新稅制沒有在今年的人大會議上立項,兩稅合并只有等到明年提交,而正式實施最早要到2007年。因此,兩稅合并還需要耐心地等待。
鏈接
企業所得稅稅率有法定稅率和優惠稅率兩種。法定稅率是33%;優惠稅率是指對應納稅所得額在一定數額之下的企業給予低稅率照顧,分為18%和27%兩種。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含3萬元)的,減按18%的稅率征收;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萬元至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的,減按27%的稅率征收。
■新聞緣起
八月三十日,首屆“中美稅法高級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來自美國紐約大學、全國人大預算工委等單位的一百四十余名中美知名稅法專家、學者就中美稅收協定和中美稅法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外專家一致呼吁,在中國加入WTO體制、世界各國進行稅法改革的國際趨勢下,我國立法機關應該盡快通過合并企業所得稅的相關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