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政法总论 税法总论 财税法制史 外国财税法 国际财税法 财税法学人 青年学者论坛
财税法研究机构 财政法治建设 税收法治建设 财税官员论坛 财税法学者访谈 财税法论坛 财税法精品课程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税法期刊 »  财税法论丛 »  财税法论丛 第5卷 » 文章内容
【编前语】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未来财税法的发展设计了宏伟的蓝图与基本的框架,十届人大立法规划对于财税法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我国未来的财税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乃至二十年将迎来我国财税法发展的春天。为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推动中国财税法迅速发展,编辑部决定以“未来二十年中国财税法发展展望”为本期热点问题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未来二十年财税法在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国财政法制发展展望
赵玲

】【关闭】【点击:1968】
【价格】 1 元
【关键词】财政法制;发展
【正文】

  一、财政法制建设的缺陷与不足

  财政法制具有两重含义。从法律制度角度出发,财政法制指国家的财政法律和制度的总称。就财政法的运行机制而言,财政法制则包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守法和财政监督。财政法制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财政法律制度,依法办事、严格守法。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的出台。但是,与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所确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反映在财政法的效力等级上,一些重要的法律尚未出台,比如《财政基本法》、《国债法》、《转移支付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和《财政监督法》等;一些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还不高,难以起到统帅作用,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以下简称《国库券条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反映在财政法的完善上,一些亟待修订的法律尚未修改或未制定实施细则,比如《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反映在财政执法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反映在财政监督上,财政监督机制和财政法律责任制度尚不完善。

  鉴于上述财政法制建设的不足,本文拟以财政法的运行机制为线索,分析未来二十年我国财政法制的发展。

  二、财政法制发展之展望

  (一)加强财政立法

  财政立法的结果是一系列财政法律规范,简称为财政法。[1]从体系上考虑,财政法可以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财政法的纵向体系,包括宪法中有关财政法的规范,财政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等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财政法的横向体系,包括财政基本法[2],以及财政法的各个亚部门法,比如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财政立法应当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加入WTO的大背景。一方面,我国应当按照WTO规则的要求,结合国内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对财政法律规范进行及时的立、改、废;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WTO规则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优惠条款,通过财政立法的形式对我国民族经济进行保护。比如,将政府采购的范围和对象确定在国家扶持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和采取与WTO规则相适应的农业财政补贴规则和方式等。

  1. 财政法的纵向体系

  财政法的纵向体系是按照财政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构成的财政法体系。首先就是宪法中有关财政法的规定。宪法是一国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规范的依据。但是,我国1982年的宪法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未将财政列于重要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宪法都将财政和税收问题作为专题加以规定。在未来宪法的修订中,建议将涉及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财政、税收、规费和公债等内容规定于宪法之中,以推进财政的法治化。其次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财政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财政基本法律,比如《财政基本法》、《预算法》、《国库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以及《财政监督法》等等。再次是财政行政法规。由国 ...更多

【提示】 您好!没有登录不能阅读全部内容!如果您想继续阅读,请登录注册成为会员!

【作者简介】
    赵玲,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注释】
  [1]从广义上讲,财政法包括预算法、税法、国债法和转移支付法;从狭义上讲,财政法不包括税法。本文采取狭义的理解。 
  [2]财政基本法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预算法》属于程序性的财政基本法,而我国目前不存在实体性的财政基本法。后者是我国财政立法的任务之一。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3]目前,我国没有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来管理国债市场。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发改委都是国债的管理部门,但是它们之间的责任并不明确。一旦市场出现问题,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进行全面协调。 
  [4]国资委只对部分国有资产,代表国务院行使出资人的职能。也就是说,还有许多国有资产不由国资委管理,而由其他政府部门管理。在其他政府部门管理不力的情况下,这部分国有资产同样会流失。比如土地资源被非法侵占,矿山资源被无偿采掘等。 
  [5]参见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第3卷第2期,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版权声明】未经财税法网(http://www.cftl.cn)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关闭
本栏其他文章
·中国财税立法发展展望   (刘凯)[2004/9/26]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税收法律主义的修正——从财政税收政策的分析入手   (汤洁茵)[2004/9/24]
·财税法理念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翟继光)[2004/9/2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法合宪性思考   (李俊明)[2004/9/20]
·公共财政、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   (熊伟)[2004/9/18]
    联系我们 - 网站介绍 - 活动通知 - 祝贺网站开通   
本网站由 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财税法网 Copyright © www.cftl.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