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政法总论 税法总论 财税法制史 外国财税法 国际财税法 财税法学人 青年学者论坛
财税法研究机构 财政法治建设 税收法治建设 财税官员论坛 财税法学者访谈 财税法论坛 财税法精品课程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税法期刊 »  财税法论丛 »  财税法论丛 第5卷 » 文章内容
【编前语】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未来财税法的发展设计了宏伟的蓝图与基本的框架,十届人大立法规划对于财税法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我国未来的财税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乃至二十年将迎来我国财税法发展的春天。为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推动中国财税法迅速发展,编辑部决定以“未来二十年中国财税法发展展望”为本期热点问题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未来二十年财税法在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和基本制度的发展趋势。
 
公共财政、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
熊伟

】【关闭】【点击:2365】
【价格】 1 元
【关键词】公共财政;民主政治;法治
【正文】

  财政既是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也是执政当局的施政纲领,还是普遍有效的强制规则,因此,它是经济、政治和法律的综合载体。当财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改革当然是首当其冲的选择。不过,财政改革的意义绝非限于经济体制,它对政治和法律同样也会产生相当的诉求。就我国当前的公共财政改革而言,如果不能辅之以民主法治的整体推进,任何方案设计最终都可能流于形式。从制衡权力、服务市场的角度看,公共财政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必须重新阐释公共财政的深刻涵义,纠正当前实践中的工具主义倾向。

  一、公共财政与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其核心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如国防安全、社会治安、经济调控、环境保护等。这些需要基于市场的内在缺陷而产生,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加以满足,但其对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所谓公共财政,其实就是一种服务于市场的财政。这主要表现在,凡是市场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如果市场本身无法提供,财政就必须设法予以满足。凡是市场不需要的物品或服务,财政就不能干预。有些物品或服务虽然为市场所需要,但市场本身能够提供,财政也不能干预。这样,就可以将财政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服务市场的范围内,避免财政供给的不足或过量,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也因此阻却财政权力的滥用。

   在历史上,“王权财政”是作为公共财政对立面而存在的。王权财政是一种权力支配型财政,其职能主要是替君王筹集行政管理、领土扩张以及皇室开支的经费,财政所承担的公共职能非常有限。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这种财政模式虽然比较落后,但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市场力量的萌芽、生长和壮大,王权财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也越来越明显。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大都与国王的苛捐杂税、穷兵黩武和挥霍无度有关。因此,这其实也是一场为市场而战的财政革命。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公共财政逐渐在各国得以建立。迄今为止,在服务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公共财政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国自 1949 年以后,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一种迥异于公共财政的“国家财政”模式。一切经济资源都被纳入经济计划,从而直接成为财政的活动对象,市场交易和价值规律则被彻底摒弃。经过近 30 年的实践,这种经济体制已经被证明完全失败,相关的财政模式自然也成为改革的对象。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财政的活动范围及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彻底取代市场到弥补市场失效,从掌控一切资源到提供公共物品,中国财政的公共性逐渐凸现。到 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更是要求,必须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推进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这表明,公共财政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财政改革的依据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改革的范围也主要限于经济体制的层面。财政的民主参与程度较低,财政活动的透明度明显不足。不仅如此,财政权力的分配和行使也缺少约束,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改革的初期,这种粗放式的模式也许能够奏效,甚至还会节约许多斡旋谈判的成本。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激化,改革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如果继续依赖权力部门的自律和觉悟,一旦出现领导人的重大决策失误,而又没有相应的制衡和纠错机制,其后果的严重性将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应该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所有的利益诉求能够在开放的平台上,遵循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行交流和妥协。同时,也应该营造一个法治的环境,为权力运作设定一个起码的边界,使其不至于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从英国宪政的建立过程可以得知,公共财政与民主、法治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关系。民主法治可以促进公共财政的深入,而公共财政也可以推动民主法治的发展。所以,领导阶层应当利用财政改革的契机,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市场力量也应该学会利用财政手段,积极介入民主和法治建设进程,使财政改革成为带动政治转型的先驱。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阐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我们相信,有关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路才会更加开阔。

  二、公共财政与民主政治的良性互动

   任何历史时期的财政都必须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王权财政如此,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财政也不例外。不过,无论是王权财政还是国家财政,受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的制约,公共意愿的实现都难以脱离权力的控制。例如,在王权财政时期,君王的权力高于一切,社会公众都是被统治的对象,社会财富也大都集中在君王手中。财政由此成为一个自足的体系,很难受到社会公众的制约。在社会矛盾不是十分尖锐的时期,公众往往通过上书的形式祈求君王体恤民情。一旦社会矛盾无法调和,暴动和起义就会成为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即使暴动成功,改朝换代的结果仍然是君临天下,普通民众依旧无法参与财政决策的过程。财政应当履行哪些职能,如何履行职能,完全取决于执政当局的自我反省。如果其专断独行,刚愎自用,财政对公众的意愿就可能置若罔闻。只有在领导阶层比较开明,善于总结历史教训时,财政的公共性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在计划经济的国家财政时期,虽然在经济上实行公 ...更多

【提示】 您好!没有登录不能阅读全部内容!如果您想继续阅读,请登录注册成为会员!

【作者简介】
    熊伟,武汉大学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版权声明】未经财税法网(http://www.cftl.cn)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编后语】
    本文得到武汉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的资助。
】【关闭
本栏其他文章
·《财税法论丛》第5卷序   (编者)[2004/9/16]
    联系我们 - 网站介绍 - 活动通知 - 祝贺网站开通   
本网站由 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财税法网 Copyright © www.cftl.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