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政法总论 税法总论 财税法制史 外国财税法 国际财税法 财税法学人 青年学者论坛
财税法研究机构 财政法治建设 税收法治建设 财税官员论坛 财税法学者访谈 财税法论坛 财税法精品课程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税法理论 »  财政法总论 » 文章内容
“一体两翼”:新形势下的财政学科建设方向
——兼论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融合
高培勇

】【关闭】【点击:3871】
【价格】 0 元
【正文】

  一

  1997年和1998年,教育部先后调整了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其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并且,在管理学门类项下,增设公共管理,使之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等其他管理学门类项下的一级学科或二级类(注: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中,对学科门类下的学科层次称谓有所不同。前者称其为“一级学科”,后者则将其称为“二级类”。)并列出现于专业目录之中。这样,同以往历次专业目录调整一样,要进行诸如行政管理学、警察管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所谓对应调整及其教学方案的相应修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在调整之后各类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以财政学为代表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至少在学科的建设方向层面上,也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适时地进行调整。

  二

  在我们的记忆中,财政学从来都是被视作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归入经济学项下作为纯粹的经济学学科加以建设的。不过,在这次专业目录调整之前,经济学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经济学的内容,也覆盖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管理学的内容。远的不说,单讲1993年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在经济学门类项下的有两个二级类: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其中,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税务、审计学、保险、投资经济、工商行政管理和土地管理等19个专业;工商管理类包括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会计学、理财学、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海关管理和商品学等12个专业。如此宽泛的经济学门类,可以兼容当时称之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两个类别,列在其项下的各个专业,究竟是属于经济学类,还是属于管理学类,或者,究竟是经济学类的成分多一些,还是管理学类的成分多一些,也就不十分重要了。甚至,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的划分,在那时人们的眼里,只是基于细化经济学门类的目的而做出的一种“概念”安排,其间并无什么根本性的差异。(注:在往前追溯至1987年,由教育部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则是用“经济•管理类”来涵盖经济学门类的各个专业的。)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看,当时经济学门类项下所列的不少专业,都系经济学的成分和管理学的成分兼而有之。

  财政学即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如人们所广泛认同的那样,财政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政治两种属性的范畴。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从来就是政府的经济行为或政府的经济活动,它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无非是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最佳配置。而这同以研究社会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经济学,恰好一致。所以,对于财政问题,当然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按照经济学的范式去研究。作为一个政治范畴,财政从来都是同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连在一起的。归总起来,无非是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两方面。而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最终又可归结到国家的管理或政府的管理上。所以,对于财政问题,当然也要从管理学——或政治学——的角度、按照管理学——或政治学——的范式去研究。(注:在这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之前,行政管理学被划入法学门类中的政治学类。调整之后,行政管理学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法学门类项下的政治学类,另一部分则划入管理学门类项下的公共管理类。)正是由于财政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双重属性,财政学科的体系框架,几乎自其产生的那一天起,便同时贯穿着今天我们所说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的线索,覆盖了在今天看来应分别属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的内容。单纯从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入手,或单纯基于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思维去研究财政问题,都不会被认为是全面而完整的。随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离,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单列,原有的财政学科,似乎一下子成了一门跨越两大学科领域、兼容两大学科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如果按照今天严格的学科分界,财政学科似乎也就应当随之“一分为二”——财政经济学和财政管理学。其中,前者属于经济学科或经济学门类下的应用经济学科,(注: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经济学门类下区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则未加区分,只含一个经济学类。)侧重于财政运行规律的分析和揭示;后者则属于管理学科或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科,侧重于财政管理机制的构造和操作。然而,它们之间又是互为条件、彼此依存的,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专业目录调整、财政学科被划在经济学门类项下以后,包括财政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税收管理、预算管理、财政政策安排以及财政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无论如何是不能脱离财政学科领域、游离于财政学科的研究对象之外的。借用财政学中所谓纯粹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的概念,如果说专业目录调整之前的财政学科是一门比较纯粹的经济学科的话,那么,专业目录调整之后的财政学科便是一门介于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之间的混合学科了。所以,专业目录调整之后的财政学科建设,肯定要以不同于调整之前的思路进行。财政学科,在置身于经济学大家族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自己的管理学——特别是其中的公共管理学——基因。财政学人,在建构自己的经济学学术地基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从管理学特别是其中的公共管理学的土壤中汲取营养。

  三

  在对以财政学科为代表的相关学科建设方向作了一番考证之后,我们的视野还需转向公共管理学科领域以及它同财政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

  诞生于20世纪初期、至今不过近百年历史的公共管理学科,其研究对象的定位,是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各种管理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下,由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和层次不尽相同,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从事的管理活动存在差异,公共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亦处于变化之中。不过,在当今的世界上,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称公共行政——已经或正在为“新公共管理”所取代,是一个近乎公认的、不争的事实。

  按照“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产业型政府”的解释,政府部门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政府部门产生、存在和运转的唯一理由,就在于它要生产或提供通过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在现代经济社会的诸种产业中,政府部门所经营的产业,就是公共物品或服务业。依此理解,有关公共管理的全部事项,说到底,就是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要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要从事任何形式的公共管理活动,总是要花钱的,要花钱,就要去筹钱。这一收一支之间,便是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所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领域——公共财政。然而,作为围绕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为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而筹集财源、拨付经费的活动,公共财政同其他领域的公共管理活动有所不同:通过它,可以折射、反映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所从事的所有的公共管理活动。美国经济学家阿图•埃克斯坦在其《公共财政学》一书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了解联邦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都干了些什么,或者,在未来的一年里将要干些什么,那么,你只要看一下联邦政府财政预算就足够了。”(注:[美]阿图•埃克斯坦:《公共财政学》(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倘若说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所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多种多样,可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的话,那么,无论从那一角度、基于那样一种目的做出的分类,公共财政收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收支活动,都是全部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如果说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所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存在着一条主线,只要抓住了这要主线,便可以由此牵动公共管理活动的几乎全部内容的话,那么,形成这条主线的领域只能是公共财政收支,或者说财政收支。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公共管理活动而言,公共财政收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收支活动,是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位的。“只有财政收支到位之处,才是政府职能履行之地”。这既是财政学揭示的一个规律,也是关于公共财政收支活动同其他公共管理活动之间关系的一个极好概括。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意义不同寻常的启示:在公共管理和公共财政之间,在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之间,不仅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而且,公共财政对于公共管理,财政学科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事实上起到了一种支撑性的作用。

  进一步看,由于公共管理所涉及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公共管理学从来就是一门建立在多个学科基础之上、由多个视角进入的综合性的或边缘化的学科。以目前国内各高校先后设置的、可以纳入公共管理范畴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为例,它至少包括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警察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城市与规划管理、外交政策与管理、科技管理、非赢利组织管理、国防与国家安全管理、海关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管理等20多个类别。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托马斯•D•林奇博士曾经开出了一份有关公共管理学覆盖内容的清单: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会计学+行为科学+财务学+……(注:[美]托马斯•D•林奇《美国公共预算》(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由此不难看出,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耕耘者确实需要一个广阔的多学科、多视角的知识背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欧文•E•休斯的看法则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在他看来,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注:[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7页。)。所以,公共部门管理,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业”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学的理念,也需要经济学——特别是其中的财政学——的思维。将管理学和经济学分析范式共同引入政府管理领域,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都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四

  说到这里,做出如下结论可能是适当的:

  财政学科的建设需要融入于公共管理学科。割断了同公共管理学科之间的血肉联系,游离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之外,财政学科的建设便如同一个跛脚的行者。既站立不稳,又行走艰难。长此以往,不仅会失掉已有的生存空间,而且会错过时下的发展生机。

  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同样需要财政学科的加盟。没有财政学科的加盟,忽略了公共财政的核心地位,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便犹如一座塌了一角、缺少支柱的大厦。既不够完整,也谈不上坚固。照此下去,不仅会因缺乏一条主线而难以整合诸方面的公共管理活动,而且公共管理学科所应有的多学科、多视角的特点也难以凸现出来。

  在专业目录调整之后的新形势下,划在经济学门类项下的财政学科,应当循着“一体两翼”——一体指财政学科,两翼分别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思路建设和发展,将财政学科建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或者应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互相融合的基础上。

  只有在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互相交融的大棋局中,才能找到适合现代经济社会背景的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道路。

  换一个角度,在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学科日益分化的历程之后,人们已经开始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甚至出现了学科综合的趋势。发展边缘学科、重视综合学科,由倾向于培养专门家到倾向于培养综合家,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学科建设领域的一个潮流。面对这样一种变化,身处这样一个背景,以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为代表的相关学科,应当也必须走这样一条融合或综合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笔者以为,这也正是我们进行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调整的目的所在。瞄准这个大方向,同时在教学科研方案设计、教学科研内容确定、教学科研手段配置、教学科研机构安排等方面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中国的财政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
    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新体系》,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张馨等著:《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美〕托马斯•D•林奇《美国公共预算》(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出处】《财贸经济》2002年第12期。
【版权声明】未经财税法网(http://www.cftl.cn)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
】【关闭
本栏其他文章
·关于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几点意见   (陈共)[2007/1/12]
·论财政监督   (张馨)[2007/1/8]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之理论探源   (李炜光)[2007/1/6]
·宪政下的公共财政与预算   (张鹤年)[2007/1/5]
·以民为本 构建和谐   (战雪雷 王涛)[2007/1/1]
    联系我们 - 网站介绍 - 活动通知 - 祝贺网站开通   
本网站由 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 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财税法网 Copyright © www.cftl.cn All Rights Reserved